牛市来了 银行理财“抱大腿”

2014-12-24 06:52 来源 

文章导读: “不管是”慢牛“还是”快牛“,能挣钱就是”好牛“。”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蛰伏了多年就是为了等待牛市来临。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牛市来临加剧了银行理财客户流失,部分...

牛市来了 银行理财“抱大腿”

http://money.591hx.com 2014-12-21 10:19:09 【 】

  “不管是”慢牛“还是”快牛“,能挣钱就是”好牛“。”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蛰伏了多年就是为了等待牛市来临。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牛市来临加剧了客户流失,部分不得不想方设法“抱住大腿”,搭上“牛市顺风车”,比如资金曲线入市、推出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等。

  银行理财“抱大腿”

  近日,不少银行推出挂钩股市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较普通银行理财收益率高出不少。近日推出沪深300指数期末看涨连续型产品,首次认购下限5万元。平安银行也推出保本挂钩理财产品,10万元起步,期限一年,预期收益8%。

  银率网统计显示,2014年三季度,共有22家银行858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6.73%,同比暴增95%。其中,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最多,为235款,占比27.39%。值得注意的是,在挂钩的235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205款产品的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今年三季度以,以沪深300指数为挂钩标的结构性产品数量较今年二季度增长51%,是今年一季度的2.05倍。银率网相关人士表示:“银行之所以加大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力度,主要是受益于a股市场出现牛市,银行力图通过发行这种挂钩股市的产品吸引投资者。”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银行告诉记者,“近一个月以来,来银行咨询的储户多为瞄准二级市场,偏股型比银行理财产品更受欢迎。一些胆子大些的客户干脆把资金撤出来,自己去炒股 。”

  除了推出挂钩股市的理财产品,部分商业银行更是想方设法绕道入市。据了解,目前监管部门严禁银行理财产品资金直接投资二级市场,因此,某些银行摸索出多种间接渠道参与证券一二级市场,包括股权质押融资、挂钩股票理财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结构化配资获取固定收益的模式是银行理财资金“曲线”入市的主要渠道。这种模式包括伞形结构信托 、两融债权收益权以及二级市场股票结构化投资产品等多种方式。除了该渠道,一些银行还设计了银行理财资金pe二级市场基金模式。

  2015或量价齐跌

  牛市来了,即便是傲娇的银行也不得不放低身段。不少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会下降,未来产品发行或量价齐跌,预计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2015年会降至4%以下。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预计,未来6至12个月,保本型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距,有可能缩窄至不足1个百分点。预期收益率型的开放式或滚动型产品,以及净值型产品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趋势。

  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中国证券报表示,从长期来看,个人投资者将资金从银行理财产品撤出进入股市是大势所趋。一方面,a股市场受政策和改革预期带动上行,这将吸引个人资金进入;另一方面,受流动性趋于宽松、存贷比调整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积极性将下降。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对于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将逐步下降,资金必然会寻找其他投资渠道。

  最新发布的称“银行理财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金主”。报告称,由于银行理财年化收益率平均在5%左右,远高于3%左右的存款利率,意味着银行理财对居民存款的取代将持续。目前,居民储蓄总规模约在50万亿元,假定有一半左右被理财取代,则未来几年新增理财规模在20万亿元以上。按照35%配置非标、60%配置、5%配置股票的比例,20万亿元新增理财会带来12万亿元新增债券投资需求、1万亿元新增股票投资需求。

  谨记“买者自负”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银行理财客户经理提醒投资者,挂钩股市理财产品属于结构性产品,收益条件设置较为苛刻,是高等级产品,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这种产品风险较高,购买时需要量力而行,要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股市起起落落本身风险就高,这种产品适合有投资经验且风险承受力强的投资者。

  据了解,股票挂钩类银行理财将95%左右的本金投资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和流通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同业资产等风险较低的产品,5%以内的本金与收益投资于与股票或股票指数挂钩的衍生产品。

  一家大型银行理财客户经理表示,挂钩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并不意味着股市上涨就能挣钱,需要看清这款理财产品的属性。一般来讲,如果股市的涨幅或跌幅远超过理财产品设定的条件,按照结构性理财产品设置的规则,只能按照最低的收益率标准兑付。

  专家表示,长久以来,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始终占据理财产品主流,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在野蛮生长期间形成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使大量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默认为银行存款。随着存款制度、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新政陆续出台,在向投资者传递一个信号,即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隐形保障即将打破,未来购买理财产品必然将会“自负盈亏”,投资者必须“买者自负”。

(责任编辑:df058)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