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五大模式曲线入市 小试浮动收益产品

2014-12-11 12:01 来源 

文章导读: 近日,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沿用2009年的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理财...

银行理财五大模式曲线入市 小试浮动收益产品

http://money.591hx.com 2014-12-10 9:59:25 【 】

  近日,银监会下发《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沿用2009年的规定,“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非公开或交易的股份”。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私人客户、机构客户产品不受这两条限制。

  显然,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入市障碍仍未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尽管直接的股票投资被约束,商业银行已经摸索出多种间接渠道参与证券一、二级市场,其中除了股权质押融资、挂钩股票理财外,尚有五类模式较为主流。

  “目前监管对银行自有资金投资两融(融资融券 )收益权、股权质押等产品态度相对较为保守,并不鼓励。而对银行理财资金通过投资两融收益权、伞形信托等,尚未表示出异议。”一位券商投行人士称。

  结构化配资崛起

  鉴于银行理财目前仍多为预期收益类产品,因此,结构化配资获取固定收益的模式,是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主要渠道,其中又可以分为三类模式。

  第一类模式为“伞形结构信托”或者“伞形结构化业务”,即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认购信托计划优先级收益权,获取优先固定收益,融资客户认购劣后收益权,根据证券投资信托投资表现,获取剩余部分收益(详见本报12月4日文章《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借道“伞形结构信托”》).

  “由于银行理财资金数额大,募集效率高,因此这成为融资融券外,大户杠杆融资一个主要渠道。”上述券商投行人士称,除了对大户提供融资,银行还为券商提供融资,这主要通过银行理财投资两融收益权形式。

  在融资融券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券商也在寻找资金来源。例如,日前方正证券就公告称,在不放弃融资融券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转让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收益权进行融资,融资余额不超过融资融券业务实际余额。

  据悉,目前两融债权收益权转让主要有两类对象,一类是银行理财资金、资金;一类是借道信托、基金子公司等资管计划。前者在资金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目前,两融收益权还未被认定为非标资产(而是股权类),不受理财资金8号文4%及35%两个比例限制,但监管已在对理财业务新监管办法征求意见,存在融资融券收益权被认定为非标债券资产的可能性。

  “我们预计,目前理财资金投资两融收益权的规模约为小几千亿。但由于目前银行非标投资普遍没有超标,即使融资融券收益权被认定为非标,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他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除了上述两种配资模式,银行目前还在推动二级市场股票结构化投资产品。这一类产品的模式为,银行募集资金作为优先级,财务投资者资金为劣后级,两者成立资管计划或有限合伙基金,然后进行二级市场股票买卖。

  这类产品往往期限小于1.5年,可以设置成固定收益产品,也可以设计成具有一定浮动收益的产品,在投资收益不佳时,财务投资者有义务回购股票,或者进行收益差额的补足。

  小试浮动收益产品

  为了实现银行理财资金直接股票投资,目前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通过与公募基金合作,曲线获得一定的股权直投额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目前,部分股份制银行已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专门研究直接参与相应企业混改及股权退出方案,其实现股权直接投资的核心在于,通过与公募基金合作,设计境外spv模式。

  “这类产品的创新性在于巧妙的利用了qdii渠道,从而对接相应国企混改的股权投资。”一家中小银行资管人士称。

  理财资金在混改投资上,更为常见的模式是银行设计结构化理财产品,理财资金通过投资于混改相关资管计划,进而间接投资混改股权。多家银行参与的中石化混改,就多是通过这种模式。

  除了该渠道,一些银行还设计了银行理财资金pe二级市场基金模式。这一模式同样需要与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具体模式为,银行募集资金投资于信托或资管计划,然后与基金管理公司引入的投资者共同组成pe二级市场基金,资管计划为优先级,投资者资金为劣后级。

  这一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银行所在集团下的投资平台会与基金管理公司共同作为gp参与基金管理,形成双gp模式。

  “上述投资人可以为持有优质股权即将到期的,也可以为公司大股东。这一pe二级市场基金即用来购买两者持有的公司股权,并从公司股权的再次出售中获利。”上述券商投行人士称。

  据悉,这种银行资金入市的产品往往期限较长,一般为1-3年。

(责任编辑:df150)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