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街带动的城市新风情,饮食行业也可借鉴

2015-10-12 09:34 来源源动力餐饮加盟 

文章导读: 济南宽厚里在十一期间喧哗热闹地开张了,崭新的仿古建筑,如织的本地人和外地客,鳞次栉比的店铺前挂着黄灿灿的幌子,耀眼夺目。不少济南人基于此,久违的宽厚所街再次涌入回...

  济南宽厚里在十一期间喧哗热闹地开张了,崭新的仿古建筑,如织的本地人和外地客,鳞次栉比的店铺前挂着黄灿灿的幌子,耀眼夺目。不少济南人基于此,久违的宽厚所街再次涌入回忆。宽厚里,就建在曾经的解放阁片区内,就建在那一条济南老街——宽厚所街上。一条早已消失多年的老街,因为一条新街的崛起,再次成为济南人的话题。老城的风情,带动的反而是时尚的经济。乔东家排骨大包,百年经济的支撑,曾经的老乔家,如今的乔东家包子连锁,这背后也是代代相传的精髓所在。

  

 

  宽厚里是一条复古商业街,原名叫宽厚所街,近邻济南解放阁、黑虎泉。随着宽厚里的开街,宽厚所街华丽变身,成为济南版的“宽窄巷子”。这里面既有小资情调的咖啡店、糖果店,又有老济南的传统名吃,还有极具品位的古今商品,吃穿玩乐,特色繁多,且新颖高上。过去的宽厚所街,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与司里街、所里街、后营坊街并称城南四大名街。宽厚所街原以住宅为主,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形成了济南民居的缩影,是数百年来济南市民的生活舞台,有“民居博物馆”之称,也是城市变迁的见证。 宽厚所街前身为“王府南街”,或称“南王府街”,因北侧建有东、西小王府而得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城县志·建置》载:“南王府街舜庙东。”早期记载此街街名的清乾隆版《历城县志·地域考一》中记为“宽后所街”,光绪时期《省城街巷全图》标为“宽厚所街”。算起来,宽厚所街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传说小王府建成后,周边官宦商家相依建房,街西两大户翻建时都想扩大房基,其中一户求在京做官的亲戚帮忙,京官以诗回复:“两家争斗为一墙,让他五尺又何妨。居邻不忘睦为主,宽厚所致持家长。”这首诗不但化解了争端,还成了街道美名。其实一听这个名字,自然会让人想到这是与宽容有关的,而且那古朴的建筑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其实也是在提醒更多的人,传统美德不能忘,忘了什么也不能忘记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美德,谁也不能因此而磨灭它,让它消失甚至消亡。

  走在宽厚里,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呈现面前。仿古建筑,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形色各异,很有“老济南”的特色,民俗民居老字号商铺、青石板路以及名人故居交相辉映,仿佛走在济南的老街巷,现实与历史对接,有一种全新体验。

  城市因为此有了新的城市动态,现代与古代其实就那么近,但是如果我们不懂得传承,那么最终我们也会离古朴的民风越来越远,那么才是对老济南最大的磨灭与消亡。乔东家也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改良时也是精益求精。

  

 

  原名老乔家包子铺的乔东家排骨大包,起源于清朝末年,创始人乔思源。老乔家包子祖传工艺改革的第一人是老乔家包子铺第十三代传人--乔百川,深知祖传秘方的精髓,在保持原有祖传秘方不变的基础上,在面粉、工艺和蒸具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升级,升级后的包子比原来的口味更加美味,更加营养。为了专研包子技术,他访名师,学习技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山东的巨野看见一个包子铺生意出奇的好,走到这个没有招牌的包子铺,看着大娘把卤好的排骨从热气腾腾的锅里捞出,剔排骨肉剁馅和入野菜加工包子。吃的人络绎不绝,他买了几个包子尝了尝,馅料满口鲜香,面皮松软有弹性,赞不绝口,随即拜徐老太太为师,学习排骨大包技艺。3个月后回到自己的店里,全面改革! 他听爷爷说以前老乔家包子的在所在县城是很有名气,县太爷都称赞,很是自豪。立志想把老乔家包子发扬的更大。他结合老乔家包子的历史典故,及爷爷称义父为东家的原因,将老乔家包子铺赋予了一个更具历史和产品特征的名字:乔东家排骨大包。现在乔东家排骨大包遍及祖国的天南海北,将来也会不断深耕,不忘初心,做更好的包子铺。

  济南宽厚里,有了一个新的城市名片的济南“风情”,你看明白了吗?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