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的黑天鹅:数亿美元利空再遭机构下调预期,毛利率净利率连年不佳

2023-12-29 10:20 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文章导读: 12月4日,药明生物(29.9, 1.00, 3.46%)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药明生物,02269.HK)发布《业务更新》称,药明生物有三个业务增长引擎,包括R(研究)、D(开发)、M(生产)。由于D端和M端业...

  12月4日,药明生物(29.9, 1.00, 3.46%)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药明生物”,02269.HK)发布《业务更新》称,药明生物有三个业务增长引擎,包括R(研究)、D(开发)、M(生产)。由于D端和M端业务收入减少两大业务收入减少,公司整体收入将不及此前30%的预期,预计收入增长10%。

  此前,三星生物制剂(下称“三星生物”,207940.KR)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历史最高营收,也引得投资者怀疑,药明生物的营收下滑与其竞争是否有关系。

  01

  黑天鹅事件导致亏损1亿美元,遭下调评级

  药明生物在《业务更新》报告中指出,药物开发业务端收入增速低于预期,主要由于在下行周期中公司2023年目标新增120个项目显然过于激进;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意味着约 3 亿美元收入的减少;正在逐渐恢复中,但是不同区域的情况各不相同;通过 WBS 优化资源分配以提升效率并开发下一代的先进技术。

  与此同时,生产收入端下降主要由于,今年下半年的主要意外是由于监管机构批准滞后,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药明生物约1亿美元收入;新冠生产收入2022年占比约35%,今年非新冠项目填补了大部分新冠收入空缺,因此今年生产收入基本持平。

  药明生物还提到公司投资于全球产能以支持未来增长。这些全球基地的产能爬坡导致2023年毛利亏损1亿美元。新产能爬坡、以及收入增速放缓均将导致公司利润下降。

  12月7日,药明生物召开沟通会议,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回应了《业绩更新》中涉及的问题。

  其中,陈智胜提到,“药明生物这次业绩预期下降,跟三星生物的竞争没有关系。三星生物主要以生产(M端)为主,D端和R端几乎没有业务。公司跟三星生物竞争的话,主要在生产这块。以前公司在生产上没有产能,近几年才刚开始和三星生物直接竞争。目前生产业务占据公司收入一半,在全球市场份额约7%,三星生物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是20%左右。”

  对于价格战的问题,陈智胜表示,“生物药行业在海外从来没有价格战,药明生物也从来不参与价格战,正常情况下每年涨价3%至5%。行业最主要的影响是需求变小了,初创公司变少,中型公司也在削减内部项目管线。”而对于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陈智胜指出,“需求变小的原因是美国的资金成本太高了,生物技术投资有风险,大家的投资意愿下降,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难以融资也就没有项目跟药明生物合作。”

  陈智胜称,“此次业绩不及预期主要受到行业影响,目前的收入跟预期差4亿美元,3亿美元是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1亿美元是黑天鹅事件,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生产延期。药明生物的失误在于,低估了行业的调整程度。”

  也就是说,陈智胜认为是行业的整体下滑态势带动了药明生物的预期不达标。

  作为参考,2023年上半年以及第三季度,三星生物的收入依次为8.66千亿韩元(人民币47.52亿)、1.03万亿韩元(人民币56.72亿);税后净收益依次为1.85千亿韩元(人民币10.14亿)、2.40千亿韩元(人民币13.19亿)。

  美银证券发表报告指出,药明生物于周一召开电话会议,透露业务最新消息,管理层更新对2023至2025年的指引,预期今年非新冠项目收入增长36%,经调整净利润呈个位数下跌;明年收入及经调整净利润均呈双位数增长,而2025年均增长30%。然而,有关指引均较今年原指引为低,主要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公司药物开发端(D端)及生产端(M端)的收入逊预期。

  美银证券将药明生物2023至2025年收入下调15%、26%及26%,另基于公司爱尔兰新生产基地,对其今年毛利率预测作出下调。鉴于生物技术融资对宏观利率环境的敏感性,估计行业未来几个月仍将受压,但如联储局将于明年6月起减息,相信行业最终可受惠。该行对公司目标价由76.7港元削至34.8港元,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

  海通国际(1.51, 0.00, 0.00%)则预计药明生物今年收入168.6亿元,按年增速10%,其中非新冠按年增速36%,经调整净利润46.8亿元,按年下滑5%,预计明年和后年收入分别为193.9亿元、252.1亿元,按年增速15%、30%,明年和后年净利润55.7亿元、72.4亿元,按年增长17%、30%。

  此次调整前,海通国际预计药明生物今年至后年收入分别为198.7亿元、258.5亿元、337.1亿元,按年增速30%、30%、30%,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62.1亿元、77.9亿元、99亿元,按年增速26%、26%、27%。该行对药明生物目标价由79.39港元降至42.65港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中金则发表报告指,由于药明生物合同生产服务(CDO)/合同生产服务(CMO)业务不及预期、行业增速下降等,下调今明两年经调整每股盈利预测各25%和28%至1.1和1.3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下调目标价30.5%至57港元。

  02

  近三年半年报业绩都欠佳,毛利率净利率降幅不小

  其实,药明生物于2023年整体收入不达预期,从半年报所呈现的业绩收入就可以窥探一二。

  2023年上半年,药明生物的经营收入为84.92亿,同比增长17.84%;除税前净利润为25.29亿,同比下滑13.7%;净利润为23.38亿,同比下滑10.8%,净利率为27.5%;经调整净利润为29.26亿,同比增长0.4%。毛利率为41.9%。

  以半年报数年对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药明生物的毛利率依次为40.50%、52.12%、47.36%;净利率依次为37.59%、42.72%、36.37%。可见这两项数据在2021年短暂上升后,就开始持续下滑,而且今年毛利率和净利率降幅颇大。

  虽然收入同比有所增长,但是毛利率和净利率却与日下滑。

  药明生物指出,收入的增长是主要归因于执行本集团的“跟随并赢得分子”战略,凭借技术平台、行业最佳的项目交付时间及项目执行过往记录,推动集团收益增长;扩大为生物药行业提供服务的范围,以及技术平台(包括ADC及双特异性抗体),提高集团的收益;集团多种技术产生的特许收益有所增长;及利用现有及新扩展的产能,包括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爬坡;而部分被新冠相关收益下降所抵消。

  对于毛利率的下滑,药明生物指出是因为新生产设施(尤其是海外实体生产设施)预期的产能爬坡的影响;因中国生物技术融资放缓,新项目数量减少;现有设施必要的适时停产检修,而部分被WBS与其他持续改善项目所实现的效率所抵消。

  而净利率的下滑则是因为毛利率减少;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及研发开支增加;及资本市场波动导致的投资公允价值损失。

  此外,半年报显示,药明生物产生的收益绝大部分来自为总部位于北美、欧洲及中国的客户提供的服务。其中,来自北美的收入占比为46.3%;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为30.0%;来自中国的收入占比为21.1%。

  与此同时,不断地对外业务也使得药明生物的销售及营销开支持续增长。

  以半年报数年对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药明生物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依次为4850万、6040万、6710万、1.05亿,同比增长依次为84.4%、24.5%、11.1%、57.1%。

  而这四年的半年报中对这一项开支的增长说辞都类似,主要是因为提升全球业务发展能力以及与客户关系的摊销。

  03

  股价近一个多月大跌,能否扭转颓势?

  除了整体营收不达预期,上半年利润不理想外,药明生物在今年年中还对子公司进行拆分上市。

  7月9日,药明生物发布分拆公告,公司建议分拆WuXi XDC Cayman Inc.(药明合联(31.65, 0.15, 0.48%)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药明生物的附属公司,02268.HK),并将其股份于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根据第15项应用指引,分拆公司股份于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构成本公司分拆该等分拆公司。

  11月17日,药明合联正式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收涨35.92%。陈智胜在上市当天提到,“药明合联目前收入大概占药明生物的7%-8%左右,药明合联上市后,药明生物持股大于50%,药明合联继续是药明生物的并表子公司,希望药明合联能够重复药明生物高增长的业绩。”

  陈智胜还表示,“药明合联上市后,收入和利润仍然最终计算进药明生物,药明合联所有的收入算药明生物的收入,药明合联50%的利润计入药明生物的利润(上市前为60%),因为药明合联利润在药明生物中目前只占5%,所以药明合联上市后对药明生物利润的影响是0.5%,但拆分后药明合联管理层有足够的动力,公司可以发展更快。”

  然而,药明生物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也并不乐观。公开数据显示,药明生物股价短期从11月中旬至今(12月28日),跌幅达42.66%,呈断崖式下跌。

  对于药明生物近期的一系列情况,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对于企业而言,收入不及预期,有两种可能,第一是预期过于乐观,第二是市场环境出现明显不利影响。目前,整个经济处于下行,对于医药需求产生较大的冲击,影响药企的经营业绩。需求不足会拖累企业成长,包括估值等方面都会被动下调。此外,新股上市表现好有很多因素影响,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比老股强,所以药明生物与新股的对比要在一个更长的周期观察。”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