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股市疯狂力量来自降息 央行给市场信心

2014-12-11 10:13 来源 

文章导读: 本质的转折点就在2500点,当时对应的事件就是降息。疯狂的力量起源于降息。从2500点以来,你能明显感觉到大盘的疯狂了。这在2500以前是感受不到的,2500前大盘在过百点的时候,伴随...

  本质的转折点就在2500点,当时对应的事件就是降息。疯狂的力量起源于降息。

  从2500点以来,你能明显感觉到的疯狂了。这在2500以前是感受不到的,2500前大盘在过百点的时候,伴随着疑惑都会有明显的大波动。现在好,任何盘中的一点小波动都成了大盘更快上涨的理由。

  本质的转折点就在2500点,当时对应的事件就是降息。疯狂的力量起源于降息。

  只是这次降息真给了这么大的力量么?管理层都明确表示这次降息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莫非是市场对这次降息过度解读了?

  这个问题要这样来看,货币政策眼前还没有开始放松,这可能不错。但以后要不要放松,这不是央行想怎样就怎样的,这是经济本身就决定了的。从大方向来看,人民币利率必然会进入一种新的下降通道,不管承不承认,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必然是要宽松的。对股市来说,明确了这么一个预期,自然带给股市疯狂的力量。

  那么下面具体来分析这种预期。

  从常理来看,一周前的这次超预期降息操作,确实令市场摸不着头脑。

  有人说,降息自然是因为市场太干,央行放水就是为了抗旱。至少有两个证据支持这个观点:

  1、在此之前,中国的存款出现绝无仅有的减少的迹象,银行缺钱了。

  2、降息之前几天,银行刚出了一次钱荒,不少人指降息直接指向这个原因。

  但到现在我们所知晓的信息来看,这两个证据都有问题。

  第一件事,降息是为了对冲这次钱荒吗?显然不是!

  就在上上周五央行降息之前,周三高层做出表示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结果周四市场诡异的形成了钱荒。据说某银行在同业中借不到钱了,这导致其在当天的清算中无法结清,整个银行系统的交易被强制性的延后半小时。

  有人说,周四的这个钱荒是央行降息的关键,后来明确了,这压根连导火索都算不上。说来其实挺没意思的,周四那倒霉银行之所以无法拆借出资金,实际上很大程度在于银行都在那一时点准备对次周的大展拳脚。因此资金面出现了短期的流动性紧张,这实际上甚至称不上恶性事件。类似的情况之所以在之前很少出现,原因也在于目前特殊的时代背景。

  也许是大家的消息越来越灵通了,业内操作越来越趋同——同一时间准备打新,同一时间准备应对流动性大考。缺少对手盘,让整个金融体系很容易出现极端的现象。特别是今年以来,打新的高收益背景无疑又强化了这一偏向性因素,最终成为了那次短期钱荒出现的根源。

  当然,央行不怕钱荒。去年开始的SLO,就是央行为了解决这种短期钱荒用的。所以周五央行就通过SLO释放了500亿资金。这个SLO,就是专门对付短期流动性问题的,但它解决不了长期资金问题。银行从央行那拿的钱是要还的,这个将存准有本质区别。

  那第二件事,商业银行的存款都跑哪去了?降息是为了对冲没钱可贷吗?

  今年以来,整个社会的融资额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断地萎缩背后,商业银行摆出了一副“没钱怎么贷?”的无辜脸。这就让整个社会很紧张,各种“存款去哪儿?”的猜测升温。

  这里面很多人猜不透的是,存款哪也没去,无非上演了一场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暗战”。什么意思呢?要知道国外的银行业同样会在紧缩周期贷款额减少,尤其现在有点紧缩的味道。人家说得很明白,就是有钱但是就是惜贷,因为出于资金安全考虑。这时候,国外的央行为了刺激银行贷款,往往是各种诱惑性政策轮番上阵。这一切,到了中国,市场化的模式就会变味——一方面,上面一句“要放贷”你就不得不放贷,因为你是国有企业,不听话就走人;另一方面,贷款放出去之后的考核却仍然遵循市场化(出了坏账也要走人)。这还让不让人玩了?于是商业银行在这种政策环境下,自行演变出了一种惜贷的方式——表内资产出表。

  为什么商业银行不愿意向社会放贷?因为今年的财政政策投入依旧巨大,尽管没有听说政府进行几万亿投资,但是我们看到高铁、核电、特高压、水利、环保等缺位的大型项目实际上并没有减速,有机构一直在用一个词“结构性大投资”来形容目前的经济状态。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既然国家支撑的项目没有进入稀缺状态,那么尚能温饱的商业银行,就没必要也就不愿意去啃中小企业这些并不好吃的骨头。

  财政项目的虹吸效应,成为了抑制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不到饿死的边缘,就不可能动脑子去考虑如何贷款给中小企业,那么留下来的资金,又不可能放着让监管部门找麻烦。怎么办?出表吧。

  于是,一边搞影子银行,一边说没钱。央行当然不傻,于是周三的政策上,提出了光鲜亮丽的促进融资的政策,但是里面暗藏了颇具杀伤性的一条,非银行同业存款都算存款。也就是说出表的资金也要你缴纳准备金,整个商业银行体系要多缴纳两万亿准备金。这下商业银行慌了,于是就出现了周四某银行借钱但是借不着的一幕。

  说到底,业根本不是没钱,而是不愿意贷款。要是真的银行缺钱了,那么央行的操作首先是降准而不该是降息。这次选择降息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堵了商业银行的嘴,另一方面给了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以信心。压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这才是关键。

  这场博弈中,央行没有降准,没有改变存贷比,等于是让市场资金自己救自己,而非从“冻结资金”里面向市场注资。这实际上,已经是将全面宽松带来的负面效应减小到最低的幅度。而真正的,央行反而只是给商业银行来了个非对称降息。

  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本轮降息的一个本来面目——给市场信心,这种信心包含于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两方面。

  所以不少人说中国此轮降息并没有改变货币政策方向,以央行的习惯来说,降息加息都不会是一次性事件,这是人的因素。更实质的则是中国确实需要通过降息来压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以此来抬升经济活性,进而刺激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

  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包括央行。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