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四大证券报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2014-12-02 17:41 来源 

文章导读: 证券时报存款保险拟最高偿付50万元11月30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

12月1日四大证券报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2014年12月01日 10:22:11 北方网财经

  证券时报

  存款拟最高偿付50万元

  11月30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据了解,央行根据2013年底的存款情况测算,50万元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安全网的基本组成要素。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市场和公众对我国体系的信心,推动形成市场化的防范和化解机制,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存保制度启动在即 倒逼银行优化资产结构

  酝酿21年之久的存款保险制度终于临近落地,昨日推出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揭开了该制度的“面纱”。

  更为重要的是,配合征求意见稿公布的同时,央行相关负责人及专家也就存款保险制度所涉及的主要核心问题作出详细解释,使得存款保险制度不再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

  专家表示,存保制度带来的息差缩窄也会倒逼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拓展盈间,从而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和资源配置效率。

  香港高官今赴欧推广沪港通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因担忧沪港通框架下的代名人制度及信托资产规则与欧洲相关监管机制要求不符合,欧洲有关监管机构暂时不批准欧洲公司投资沪港通。对此,港交所主席周松岗日前回应表示,沪港通代名人制度不存在特别大的问题。另据悉,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计划于今日启程前往巴黎,将会向欧洲方面解释沪港通机制。

  日前有消息称,欧洲卢森堡金融监管委员会(CSSF)曾表示,担心沪港通的代名人制度及信托资产规则是否符合欧洲针对互惠基金为散户投资者保管资产制订的安全规定,所以暂时不允许基金公司投资于沪港通,更有消息称过千只受欧盟监管的大型基金因担心沪港通对投资者的保障不足,而至今未参与沪港通投资。

  交行高管增持浮盈破千万 多重促银行股估值回升

  在持续了一周4连涨后,交行A股上周末以每股5.34元收盘。以此测算,此前两度集体增持自家股份的交行高管们,净赚达1456.36万元。同时,的80亿元员工持股计划正经由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审批。

  有业内人士称,在降息的实质性落地、降准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加速推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股估值回升,愈来愈多的员工持股计划指日可待。

  创投调研泰亚股份问重组 高盛大摩频现身

  上周(11月24日~28日)深市公司发布约160份调告,相对于11月之前的调研频率,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牌外资机继续保持高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因重组方案引发市场强烈关注的泰亚股份,已经一年半无人问津,但就在不重组承诺即将到期时,上周吸引到创投机构和券商的联合调研。此外,在机构询问是否会继续推进门店资产证券化时,苏宁云商表示,会继续推进其他优质门店物业的资产运作。

  证券日报

  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 最高偿付限50万元

  酝酿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了建立和规范存款保险制度,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央行起草了征求意见稿,共23条,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4年12月30日。

  征求意见稿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统称投保机构),应当依照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投保机构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及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适用前款规定。但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对存款保险制度另有安排的除外。

  征求意见稿第五条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央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

  沪股通启动两周为A股输血逾400亿元

  沪港通自11月17日通车以来,已有两周时间,“南冷北热”的情况一直为业内所关注。相比于通,资本对A股更显得青睐有加。

  沪股通为A股注入了400多亿元的新鲜血液。港交所的最新显示,截至11月28日,总额度为3000亿元的沪股通余额为2593.61亿元,余额占总额度百分比为86.45%;而据上交所的最新数据,截至11月28日,港股通总额度余额为2463亿元,占总额度2500亿元的98.52%。经过为期两周的运营,通过港股通流入香港市场的内地资金仅为37亿元,而通过沪股通流入内地市场的资金达406.39亿元。

  “市场在多头的氛围中不断创新高,一旦形成赚钱效应,势必吸引场外资金入场。比如炒楼的资金、炒的资金,甚至是实业的资金,都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流入A股,进一步推高指数,市场的强势表现将会坚持得更久一些。”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三板“转板”政策待出 互联网企业争抢“转板第一股”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企业转至新三板预期正在增强,据《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刚刚过去的11月份,在多家券商2015年投资策略会上,券商开始大量推介新三板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

  “我们希望成为转板第一股。”新三板企业、中搜网络总裁陈沛在参加的多个券商年度策略会上毫不掩饰地表达了2015年的资本市场愿望。据介绍,转板已经成为中搜网络自2009年回归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

  大涨加速逢高套现

  自今年7月份至今,A股不再甘于底部盘旋,在短短的4个月的时间里,不断攀高。与此同时,A股多数的股价也借机不断上涨。而伴随着股价的上涨,今年11月份出现了一次大规模股东减持。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30日,A股中有31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重要股东减持公告,减持股数合计为22.43亿股,合计减持市值约248亿元。公告减持家数以及减持金额均已远超10月份的207家和129亿元。

  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大笔减持的行为,有业内人士分析,业绩不佳以及股价高估,会导致重要股东出现减持冲动。统计数据显示,在上述315家遭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中,减持股数过亿股的有3家公司,分别为、和华泰证券.

  标杆房企11月拿地额创8个月新高

  随着各地方政府、相关部委连续出台了多项力度较大的楼市松绑政策,全国各地楼市普遍回暖,而大型开发商也重拾拿地热情。11月份,包括万科、恒大、保利、远洋、华润、金地、中海、龙湖、绿城在内的20大标杆房企,拿地总金额创下近8个月来的新高。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研究员张大伟表示,“从目前市场趋势看,土地市场依将低位运行,但抄底的企业将有所增加。特别是”930“信贷松绑,对房企去库存非常有利,后续房企可能再次进入土地市场”。

  同时,有房企负责人称,连续出台的政策让企业对后市的预期发生转变,尤其是降息有助于房企降低融资成本,后期随着市场回暖趋势的进一步确立,企业拿地力度不排除进一步加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